成都成华脑康医院
当前位置:成都成华脑康心理医院 > 精神障碍 >

“会长大的”情绪

文章来源: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:2017-09-01

从生命的黎明开始,每一个“小人儿”就注定要经历各种情绪的体验,因为他是一个会说话的生灵,常常会面对各种“触动”他的情景。我们因此知道,情绪不是在他自身之外,而是进入他的体内,进入他的心灵深处。新的情绪不断地与旧情绪的记忆结合在一起,那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记忆,经纬相交,渐渐地编织成每个人特有的“情绪组织”。

当情绪来袭时,可以说每个孩子面对的都是“均等的机会”。

一、孩子周围的人影响他们的情绪

如果我们大家都从相同的起点出发,为什么到达终点时结果却截然不同呢?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极端的“情绪化”,而有些人却那么的“不敏感”呢?

答案很简单:虽然每个人遭遇情绪的机会均等,但处理情绪的方式却各不相同。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接受突如其来的情绪,感受它并表达它,这并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。孩子不能独自完成自身的构建,他与周围人的关系至关重要。在情绪方面,周围人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
二、家庭情绪主色调

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自身的情绪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模式,首先取决于父母同自己情绪的关系。有这样的家庭,每个人都沉默寡言,或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都咬紧牙关;也有这样的家庭,说出自己的恐惧被认为是“懦弱”;表达出快乐或者愤怒是举止放肆。

在这种家庭里,孩子很快学会关闭自己心灵的窗子:什么事情都不能向外泄漏。为了自己不触犯这条疯狂的戒律,孩子通常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泯灭自己灵魂的声息。既然无法扼杀自己的情绪,他只有不去感受情绪,从而免除表达的必要。就这样,孩子把自己心灵的声音“关掉”了。

在另外一些家庭里,成员们以较为微妙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,此中“奥妙”常常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被揭示出来。有的病人会说:“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悲观。我父亲可是个嘻嘻哈哈的乐天派!”直到有,随着心理分析的深入,病人发现,表面上兴高采烈的父亲原来长年在与抑郁症作斗争,而作为孩子的他下意识地感受到了这种抑郁,并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模式。

孩子的感觉是敏锐的,他认同的总是成年人真实的一面,无论这种真实隐藏在什么样的面具下面。

三、父母要帮他们

孩子的人格形成不仅依赖于父母的生活模式,也取决于他在认识自身情绪的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。当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愤怒或极度的欢乐时,他需要成年人的语言抚慰,才能驯服情绪,并把感受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而不至于感到焦虑。如果没有这种帮助,孩子会觉得自己快被情绪淹没了,身体就要爆炸,并且终生都会无缘无故地恐惧自己。当孩子开始社会化的过程,父母的帮助尤为重要。孩子被送到幼儿园,次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,他感受到的次失望,次爱(或友谊)的悲伤,次被侮辱、被排斥,都构成了孩子的“日常的情绪体验”。成人们往往忽视儿童课间休息时的打闹,殊不知这里每天都上演着莎士比亚式的悲剧,都对孩子有重大影响。

四、忽略小孩的悲伤?
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,不管成年人自己与情绪的关系如何,他们对孩童的看法总是拘泥于某些固定的论调,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在我们的社会里,孩子通常被当成微型的人,一个尚未长成的人,因为他的身材是那样的矮小。这样一来,人们往往低估孩子言语的价值,并把孩子的情绪看得无足轻重。

我们常常说:“这没什么,不过是小孩子的悲伤而已。”人们否认孩子对周围一切有着强烈的眷恋情感:“是啊,刚给他换了个新保姆,他慢慢就会习惯的......”人们认为,小孩子不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,因而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感受痛苦。其实,小孩子的悲伤是真实的。

五、小情绪会长大

成年人有时认为,不让孩子经受强烈的情绪困扰,是在保护孩子。其实他们错了,因为孩子总能感受到一切。孩子受到的“保护”并没有阻止他感受情绪。面对成年人的态度,他只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。

“如果妈妈不想让我知道某件事情,我不能告诉她其实我知道。她不告诉我,我很难过。可我要是跟她说我知道了,她就会伤心,甚至会生我的气。”

于是在孩子和他的情绪之间,产生了一道鸿沟。成年之后的他,被那些陌生的情绪所困扰,终于有不得不躺到心理分析师的长沙发上。

我们必须从每个孩子的幼年起就教会他驯服自己的情绪。今天的人们也许并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,人们把“生活的痛苦”等同于“疾病”,把情绪视为病态,并千方百计地让那些经受痛苦(失业,关系破裂,亲人死亡)的人相信,他们的痛苦,尽管“正常”,却只能用药物来治疗。小(孩子)的情绪较后就会演变成大(人)的情绪。

医院简介

MORE
成都成华脑康医院

成都成华脑康医院是四川成都一家精神疾病诊疗医院,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,拥有专业的诊疗团队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特需化服务,诚信经营、打造专业品牌...[详细]

医生团队
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