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寄托产生疑病症
文章来源: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:2017-11-07
疑病症又称“疑病性神经症”,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疾病的“观念”。患者常诉说各种躯体症状,反复就医,即使反复检查都呈阴性,医生做了解释,也无法消除他们对疾病的疑虑。并且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。12个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,疑病症患病率为0.14%。
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“病人”,他们主诉很多,自感症状很重,但各种检查均正常,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。他们由于身体“症状”的存在而焦虑不安,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(通常为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、传染病等),四处求医,影响了正常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严重的可导致自杀。
其实,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,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,而是一种心理疾病&mdash &mdash &mdash 疑病症。
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的个性因素,也有外界环境因素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疑病症往往是对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感的一种转移寄托,是自我因素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。现代社会,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,普遍感到存在着压力。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,缺少的支持系统和恰当的宣泄方法,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而困扰人们。
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,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,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、强烈的恐惧之中。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,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。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,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,总是往坏处想,因此,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,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,以寻找“更好”“更可靠”的论断和治疗。
有疑病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,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帮助指导。目前有多种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,可以帮助你摆脱无病自忧的困境。
通过临床观察发现,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是:敏感多疑、固执、谨小慎微,对自身健康情况特别关心,要求十全十美,好反复思索。起病与精神刺激直接有关,其中医生的不慎言语、行动暗示起重要作用。
疑病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。医生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,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诉述,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。指引患者对症状采取“不怕,不理,不对抗,顺其自然”的态度。暗示性高的患者,也可用暗示治疗。同时要劝导病人改变过分主观、固执、敏感、多疑的性格。
为消除患者的焦虑、抑郁、失眠等症状,可酌情应用安定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、多虑平、丙咪嗪等。少数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可获缓解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冬去春来 疑病症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养?
- 下一篇:下一篇:艾滋病疑病症症状测试
医生团队
MORE-
王玉斌 / 心理咨询师
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,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,具...[详细]
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-
徐淑云 / 副主任医师
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,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,心理冶疗主冶医师...[详细]
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